4 月底政治局会议经济政策前瞻:形势判断与重点举措分析

  本文由子琛企业管理咨询分享:

随着 4 月底的临近,备受瞩目的政治局会议即将召开。基于一季度经济的实际表现、对等关税的动态进展,以及近期总理座谈会、国常会、国新办发布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所释放出的信号,我们对此次政治局会议在经济政策方面的走向,有以下四点关键前瞻。
一、经济形势判断:肯定成绩,直面挑战
在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政治局会议预计会对一季度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以及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予以充分肯定。一季度我国 GDP 增速达到了 5.4%,展现出经济增长的韧性,生产需求稳中有升,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均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消费领域中,各项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商品消费稳步恢复,服务消费较快增长,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 73.7%,有力地夯实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 “主引擎” 地位 。
然而,会议也必然会直面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着重强调 “今年的形势比较特殊”,这一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两个关键层面。从外部来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变得更趋严峻复杂,各类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这种外部冲击已经对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造成了一定压力,影响到我国的外贸出口、外资引进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从内部来看,内需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尽管消费市场有所回暖,但居民消费意愿仍受到收入预期、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制约;投资方面,民间投资信心有待进一步提振,制造业投资面临成本上升、市场需求不稳定等挑战 。
一方面,会议会认可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持续增多的现状,正如 4.16 国新办发布会所指出的 “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肯定经济增长的积极成果以及各领域展现出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鉴于 “今年的形势比较特殊” 以及对外部环境担忧的加剧,会议将着重突出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不足” 这一关键问题。同时,4.9 总理座谈会明确指出 “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造成一定压力”,这也将成为会议对经济形势判断的重要依据 。
二、政策基调:更加积极扩张,全力求稳
预计此次政治局会议所确定的政策基调将更加积极、更具扩张性,并且会有切实的 “真金白银” 投入,立足当下经济发展的紧迫需求,着眼于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全力实现稳预期、稳增长、稳外贸、稳就业、稳股市、稳楼市等一系列 “稳” 的目标 。
尽管一季度经济数据表现偏强,GDP 增速亮眼,但从 CPI、PPI 等关键指标深入分析,需求偏弱的特征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观。CPI 涨幅温和,反映出居民消费需求仍未完全释放;PPI 持续低位运行,表明工业领域的需求相对疲软,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再考虑到二季度起关税冲击将逐步显现,对我国外贸企业的订单、利润以及就业等方面都将产生负面影响,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因此亟待政策进一步加码 。
近期,高层在多个场合多次表态要推出新的增量政策。4.18 国常会强调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释放出政策积极调整的强烈信号;4.9 总理座谈会明确提出 “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凸显了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4.8 总理与欧盟主席通话时表示 “中国今年的宏观政策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因素,也有充足的储备政策工具,完全能够对冲外部不利影响”,彰显了国家稳定经济的决心和底气 。
三、政策节奏:存量落地与增量并举
在政策节奏方面,政治局会议将呈现出两方面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会加力推动既定的存量政策落地,确保各项政策能够真正发挥实效,并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对资金用途进行合理调整,以提高政策资源的配置效率 。
4.18 国常会着重强调 “加力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政策措施”,这意味着将进一步加大对已出台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强政策落实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各项政策能够精准落地,惠及企业和民众。例如,在减税降费政策的执行上,将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和指导,确保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降低经营成本 。
另一方面,会议将积极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以应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4.17 国务院第十三次专题学习对政策出台节奏提出了更高要求,指出 “要讲究政策时机,在一些关键的时间窗口,推动各方面政策措施早出手、快出手,对预期形成积极影响”。这表明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政策制定者将更加敏锐地把握经济运行的关键节点,及时出台针对性的政策,稳定市场预期,激发经济活力 。
四、重点工作举措:多管齐下促发展
在重点工作的具体举措上,预计政治局会议将在多个关键领域发力,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一)中央加杠杆与货币政策
更大力度的中央加杠杆有望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可能很快会实施降准降息,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市场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息则直接降低企业的贷款利息支出,刺激投资和消费。财政刺激大概率加码,且节奏可能 “两步走”。近期可能宣布财政进一步加码,4 月底政治局会议和人大常委会将是重要的时间节点,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增加预算、增发国债或专项债,预计规模至少达到 1 万亿,但实际力度和落地时间将根据经济形势相机抉择。未来 1 - 2 个月,将加快既定的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政府债的发行,并拓宽甚至改变其使用范围,尤其是聚焦 “稳外贸、稳就业、促消费、稳地产、惠民生” 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 。
(二)扩内需与促消费
扩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后续将有更多增量政策出台。近期已陆续发布了多项扩内需政策,如推动服务消费、健康消费、家政消费以及开展促消费专项行动等。未来可能的举措包括进一步扩大以旧换新补贴规模,鼓励消费者更新耐用消费品,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更加注重补贴服务消费,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推动服务业的繁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实施生育补贴,缓解家庭生育养育负担,带动相关消费需求的增长 。
(三)强产业与创新驱动
会议将继续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以 “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在产业发展方面,可能会继续重点提及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应用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
(四)扩开放与区域合作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将在与美继续 “以打促谈” 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近期高层对外合作交流明显增多,未来将深化与东盟、“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欧盟等的区域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加强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推动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
(五)稳外贸与稳就业
稳外贸和稳就业将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会议应会强调保外贸企业主体、保外贸就业,通过加大出口退税力度、提供贸易融资支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措施,帮助外贸企业应对外部冲击。同时,大力度支持出口转内销,鼓励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平稳发展 。
(六)稳股市与资金支持
近期 “长钱入市” 已有积极动作,后续在必要的时候,央行可能会直接 “印钱” 给中央汇金,更大力度发挥类平准基金的作用,稳定股市运行,提振市场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
(七)稳楼市与政策调整
对房地产的表述可能会更加积极。可能的举措包括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进一步放开限购限售,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加大收储规模,稳定土地市场;加快推进专项债用于土储,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土地供应;继续强化保主体,支持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4.15 总理北京调研时特别提到,对于地方收储,“及时研究推出新的支持措施”,这也为房地产市场政策的调整指明了方向 。
(八)扩基建与项目推进
会议应会推出更多 “两重” 项目,如城市更新项目,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水利项目,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保障农业和工业用水需求;运河项目,促进区域间的交通和贸易往来;以及更多区域规划项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拉动投资增长,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
(九)促改革与制度完善
促改革作为长期的主线工作,短期内可重点关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近期已出台价格改革方案,后续可关注各类市场准入清单的修订,打破市场壁垒,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国企改革方面,将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AI +” 等领域的发展,推动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稳民营经济方面,可期待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法律保障。此外,还应会加快推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和社会稳定 。
总体来看,近半月政策聚焦稳增长、扩内需、稳信心、应对关税冲击,呈现出五大焦点。一是总书记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共签署 108 份合作文本,人工智能成为各国合作文本的共同点。当前对等关税升级成为加强对外合作的一大驱动,中马合作包含农产品输华、中越合作包含农产品贸易、中柬合作包括海关检验检疫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拓展贸易领域,稳定外贸基本盘 。
二是国务院多项动态聚焦稳经济、扩内需等。4.15 总理北京调研、4.9 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在 4 月底政治局会议前,国务院的这些动态通常与后续会议的部署紧密相关。重点关注经济形势定调,如 “今年的形势比较特殊,也明确提到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造成一定压力”。对于后续政策研判,明确要靠前发力推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同时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包括此次提到的 “稳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要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以及针对地方收储,“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并及时研究推出新的支持措施” 。
三是商务部等多方回应美方持续提升关税。4.9 和 4.11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接连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关税由 34% 提高至 84%、再由 84% 提高至 125%,并表示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4.9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表明我国在应对关税冲击方面的坚定立场和态度 。
四是多方加力应对关税冲击。一方面稳企业信心,4.6 商务部召开美资企业圆桌会,4.15 海关总署召开进出口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座谈会,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了解企业困难,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4.11 国务院批复同意《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地区新增 9 城,重点聚焦电信服务、数字产业、医疗康养、商贸文旅、服务业新业态等多领域,且强调加快试点节奏,“不区分试点地区批次,将试点任务在符合条件的地区一体化推进,提升试点工作效率”。此外,多方支持出口转内销,上海静安区通过内外贸一体化的线下线上联动平台帮助外贸企业顺利实现 “出口转内销” 的平稳过渡,京东、百度、美团等平台跟进,以 AI 技术、流量扶持、设立外贸专区等不同方式全面助力外贸企业 “出口转内销” 。
五是中央汇金、中国诚通等相继宣布增持 A 股,且中央汇金答记者问表示,公司是资本市场上的 “国家队”,发挥着类 “平准基金” 作用。这些举措既是 “基于对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也是对当前 A 股配置价值的充分认可,后续更多稳股市、稳信心的政策值得期待,尤其是更大力度的中央加杠杆、扩内需、稳外贸等政策的协同推进,将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其他方面,4.15 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金融 “五篇大文章” 总体统计制度(试行)》,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更科学的统计依据和政策指引。地方继续松地产,无锡全面取消限售、青岛以货币形式发放二孩家庭 5 万元、三孩家庭 10 万元购房补贴等,通过地方政策的调整,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商务部等多部门发文支持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进一步推动消费市场的繁荣 。
此次 4 月底政治局会议将基于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从经济形势判断、政策基调确定、政策节奏把握以及重点工作举措等多方面进行全面部署,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方向,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将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深远影响,值得各方密切关注 。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www.wanfu99.com/qyglzs/410.html
暂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