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子琛企业管理咨询分享:
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大潮中,许多企业面临着关键参数难以准确采集的难题,导致智能化改造效果不佳。本文通过探讨一个实际案例,提出了一种创新思想,即在智能化改造过程中要学会变通,通过测量便于测量的参数来间接实现关键参数的控制,从而提高智能化改造的成功率。
案例背景
某企业在进行智能化改造时,遇到了关键参数(如炉子内部的温度)难以准确采集的问题。这导致生产控制仍然依赖于老师傅的经验,智能化改造的效果不理想。
创新思想:变通与替代
问题的本质
在智能化过程中,关键参数难以准确采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某些场景,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非常困难,甚至可能是“无解”的。
变通思维
面对这种难题,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学会变通。如果关键参数A难以测量,可以尝试测量便于测量的参数B,只要A和B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就可以用B来替代A进行生产控制。
实践应用
以炉子内部温度为例,如果炉内温度(A)难以直接测量,可以测量炉子外部某个便于测量的位置的温度(B)。通过大量实践,找到A和B之间的稳定关系,然后制定以B为标准的生产控制参数。这样,即使无法直接测量炉内温度,也能通过控制B来间接实现炉内温度的稳定控制。
实施步骤与难点
实施步骤
. 识别关键参数:明确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关键参数。
. 寻找替代参数:识别一个或多个便于测量的替代参数,这些参数与关键参数之间存在稳定关系。
. 制定标准:通过实践找到替代参数与关键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据此制定生产控制标准。
. 实施监控:在生产过程中持续监控替代参数,确保生产控制的稳定性。
难点分析
稳定关系的建立:确保替代参数与关键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稳定是实施这一方法的关键。这要求设备状态、生产操作、原料质量等因素都要保持稳定。
管理制度的完善:为了保证标准的执行,企业需要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
结论
在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面对关键参数难以准确采集的难题,学会变通是一种有效的解决策略。通过测量便于测量的替代参数,并建立其与关键参数之间的稳定关系,企业可以实现生产控制的智能化升级。然而,这一方法的成功实施需要企业在设备、操作、原料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做出努力,确保替代参数与关键参数之间关系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