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变局:从闭店潮到招商难,商场如何穿越周期?

  本文由子琛企业管理咨询分享:

过去一年,商业地产的天平悄然倾斜:星巴克等品牌业绩下滑难交租金,个体加盟商闭店潮涌,招商从 “乙方求甲方” 变为 “甲方服务乙方”,新项目开业率跌破 80%…… 从餐饮业态的新旧更替到商场的 “快闪店自救”,商业地产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调整。本文通过商业地产从业者的一线观察,拆解这一轮变化的核心逻辑与应对策略。

一、餐饮业:个体加盟商闭店潮与平价品牌的逆袭

餐饮作为商场的 “流量引擎”,首当其冲感受到市场寒意 —— 个体加盟商闭店最多,高端业态承压,平价品牌却逆势扩张。

1. 闭店潮的重灾区:个体加盟与高端餐饮

  • 个体加盟商的困境:餐饮业门槛低,吸引了大量 “创业新手”(如被裁员者、想 “自由职业” 的年轻人),但缺乏经验导致闭店率飙升。上海北外滩某商场招商负责人常欣观察到:“个体户闭店最多,尤其是加盟商 —— 很多人没做好准备就冲进来,当甩手掌柜根本行不通。”
  • 高端与网红品牌的退潮:北京市场数据显示,2024 年四季度社交属性强的中高端餐厅、扩张迅猛的咖啡茶饮品牌闭店集中。世邦魏理仕分析称:“消费者对网红品牌热度降低,更注重品质和性价比”,曾排队打卡的网红火锅、甜品店,如今只剩空铺。
  • 业态分化明显:头部品牌(如头部烤肉店)仍能维持客流,但尾部品牌被快速淘汰。上海某商场 5 家烤肉店中,后两名已闭店;而云贵菜、旋转小火锅等 “性价比业态” 逆势增长,成为商场挽留的重点。

2. 平价品牌的 “平替” 逻辑:从大餐切割到小摊模型

  • 面积收缩与成本控制:600 平以上的大餐饮开始切割为 200-300 平小店,“300 平以内投资” 成为主流 —— 装修、人力成本降低 40%,抗风险能力更强。
  • 供应链下沉孵化平价子品牌:成熟大餐饮(如连锁火锅)利用供应链优势,孵化 “小摊模型”(如火锅食材便利店、小份菜档口),客单价从 80 元降至 30 元,却能保持 50% 以上的翻台率。
  • 数据印证:北京 2024 年餐饮新店中,快餐、茶饮等低客单价业态占比 76%(2023 年仅 47%),仲量联行指出 “低价高频次消费已成为餐饮租赁的主流需求”。

二、招商困局:从 “卖方市场” 到 “先入市再填铺”

2024 年商业地产的招商难度创下新高:品牌缩减开店计划、新项目激增、签约后毁约频发,市场彻底转向买方主导。

1. 供需失衡:品牌缩招与商场增量的碰撞

  • 品牌端收缩: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加盟商,投资都更谨慎。上海某商场市场部负责人 Mall 女士透露:“2024 年品牌开店计划缩减 30% 以上,连星巴克都有难交租金的情况(因未完成保底业绩)。”
  • 供给端过剩:2024 年全国新增商场超 400 个,北京零售项目供应量创历史新高,“商户不够用” 成为普遍难题。新项目预租率持续走低,2024 年开业率仅 72%(2018-2022 年多在 93% 以上)。
  • 毁约风险加剧:餐饮品牌从签约到开业需 6-12 个月,若期间市场变化导致品牌势能衰减,加盟商可能 “损失保证金也要违约”,某商场 2024 年餐饮签约毁约率达 15%。

2. 新开业逻辑:靠主力店与餐饮 “打底”,再慢慢填铺

  • “72% 开业率” 的生存法则:新项目入市时,靠 20% 主力店(如超市、影院)和 40% 以上餐饮业态引流,确保基本运营;开业后再通过持续招商提升入驻率,“先活下来再谋发展”。
  • 案例:北京某新商场开业时,仅签约超市、影院 2 个主力店,搭配 10 家平价餐饮,开业率 70%;半年后通过引入快闪店、二次元门店,入驻率提升至 85%。

三、商场自救:快闪店、二次元与 “服务型甲方” 转型

面对空铺压力,商场主动求变:用短期租约填补空铺、引入特色业态吸引客流、从 “收租方” 变为 “服务商”。

1. 快闪店:空铺的 “应急补丁”

  • 模式特点:6 个月短期租约,装修简单(多为白墙硬装),适合测试市场。上海某商场通过快闪店,空铺率不仅没升,反而下降 5%。
  • 双赢逻辑:商场快速填补空铺(租金为长期租约的 60%,但总收益更高);商户低成本测试客流(如某茶饮品牌通过快闪店验证 “商场午间客流高峰”,随后签约长期铺位)。
  • 数据:2024 年北京商场快闪店数量同比增长 80%,覆盖美妆、潮玩、文创等业态,成为 “空铺周转的核心工具”。

2. 特色业态:二次元、宠物经济的流量密码

  • 二次元破圈:面积不大(多为 30-50 平),但坪效极高。北京某商场二次元门店单月销售额超 50 万(坪效 30 元 / 平 / 天,是普通零售的 3 倍),还能带动周边餐饮消费(客群重合度达 60%)。
  • 体验式消费扩容:引入脱口秀、室内攀岩、潜水等业态,提升 “逛商场” 的趣味性;宠物经济(宠物咖啡馆、宠物美容)、电竞馆也成为新宠,某商场宠物主题区周末客流超 2 万人。
  • 场景化运营:节假日打造 IP 主题展(如动漫、国潮),用 “情绪价值” 吸引客流。上海某商场 “二次元嘉年华” 活动期间,客流同比增长 40%,餐饮翻台率提升 25%。

3. 甲方转型:从 “收租” 到 “做服务”

  • “管家式” 运营:上海北外滩某商场招商负责人常欣认为:“商业是利他 —— 甲方帮商户赚钱,才能收到租金。” 商场主动为商户分析客流数据、调整营业时间,甚至协助团购推广。
  • 降本支持:为小商户提供 “简装补贴”(承担 50% 硬装费用)、灵活结租(从 “押三付一” 改为 “押一付一”),某商场通过此政策,2024 年小餐饮商户续约率提升至 80%。

结语:穿越周期的核心是 “练内功”

商业地产的这一轮调整,本质是消费升级与降级并存下的 “结构性洗牌”:高端业态收缩、平价消费崛起,传统招商逻辑失效、特色运营成关键。


正如从业者所言:“市场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能否适应变化的能力。” 无论是引入快闪店填补空铺,还是靠二次元吸引年轻客群,核心都是回归 “以消费者为中心”—— 读懂他们的钱包与情绪,才能在商业的浪潮中站稳脚跟。毕竟,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是 “招满店铺”,而是 “让每个店铺都能在商场里活下去,且活得更好”。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www.wanfu99.com/kuaibao/419.html
中国创投行业发展解析:全球视角下的机遇与挑战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