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子琛企业管理咨询分享:
在VUCA时代,优秀管理者早已跳出了非黑即白的评判模式。谷歌内部调研显示,高效团队领导者评估决策时,73%的考量基于结果影响,仅有27%关注过程对错。以下是打造结果驱动型团队的实战框架:
1、重构问题视角:从"谁错了"到"怎样成"
• 事故分析会转型为"改进共创会"(某物流企业因此减少60%重复错误)
• 设立"最佳失败奖"——奖励带来重要经验教训的尝试
• 日报模板改造:删除"今日问题"栏,新增"明日突破点"
2、建立结果坐标系(三维评估法)
① 财务维度:不是看是否超支,而是ROI是否达标
② 客户维度:不纠结服务流程,专注NPS变化
③ 成长维度:不计较加班时长,考核人效提升
3、灰度决策工具箱
• 60分快速验证:允许不完美方案小步测试(某软件团队迭代速度提升3倍)
• 风险对冲机制:关键项目同时运行AB两套方案
• "可逆性"测试:决策前先问"这个决定多容易纠正"
4、绩效对话革命(STAR-R模型)
Situation:当时情境
Task:目标要求
Action:采取行动
Result:实际结果
Reframe:如何重构(替代传统的追责句式)
5、某生物科技公司实战案例
推行"结果契约制"后:
研发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11个月
跨部门协作满意度提升45%
员工主动提出可行性方案增长210%
要避免的三个认知陷阱:
1、把结果导向等同于放任不管(需配套明确边界规则)
2、忽视小过程中的关键数据(结果由过程节点构成)
3、将短期成果等同于长期价值(建立滞后指标评估体系)
明日即可落地的两个改变:
1、将下周例会开场问题从"有什么问题"改为"有什么进展"
2、为团队购置一块"成果演进墙"替代传统的"问题清单"
正如亚马逊领导力准则所言:"领导者要为正确的结果负责,而不仅仅是对的流程。"一流管理者的真正智慧,在于懂得对错只是路径,结果才是终点。当团队学会用成果说话时,那些曾经争论不休的对错界限,自然会消融在持续增长的价值曲线里。